近日,在河北省率團赴衡水市安平縣參觀考查。其絲網加工業已成長成為省級龍型經濟,絲網特色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呈現出蓬勃成長態勢,其做法和經驗很值患上研究和挖掘。
立足優勢,提升傳統產業,形成特點,培育龍型經濟。當前,安平絲網呈現出整體規模大、絲網品種全、經濟效益好的三個光鮮特點。首先,安平絲網實現了產供銷一條龍,生產遍及全縣所有鄉村,并已延伸到周邊十幾個縣市,縣內絲網工貿企業攤點10950家,絲網營銷網絡遍及全國6300家門面店,國外直銷點和管理處有20多家。其次,安平絲網實現了系列、品種、規格一條龍,絲網產物已經成長到8大系列、400多個品種、6000多種規格,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建筑、汽車制造、造紙、醫藥、養殖、民用等工農業生產、生活以及航空、航天、國防等高精尖范疇。其三,當局、農民和企業三者雙贏一條龍。絲網產業每一年提供的稅收占全縣財政收益的70%以上,為農民提供的收益占農民人均純收益的60%以上,全縣85%以上的民營企業都與絲網涉及。
搭建展會,設置設備擺設工業園區,凸顯亮點,實現融合成長。首先,安平為了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鼎力大舉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樂成舉辦中國∙;安平國際絲網廣發閱覽會,邀請中外客商,共謀合作成長,加強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搭建了對外開放和國際貿易交流的重要平臺。其次,安平組建了國際獨一的專業化市場——安平絲網大世界,并把其成長成為集產物買賣業務、貨物運轉、銀行結算、信息發布、質量檢測為一體的中國最大的絲網產物集散地,實現了市場化與信息化的融合成長。其三,安平根據“建基地、聚要素、興產業、擴城區”的思路,謀劃絲網生產基地,出力打造西南工業區,實現了項目向園區聚集,園區向城區靠近,努力探索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成長路徑。
增速轉變,促進布局調整,活躍經濟,實現區域一體。安平絲網產業成長不僅促進了農村經濟布局的調整,使泛博農民從傳統農業中分散出來,慢慢向產業化工人轉變,增速了農村工業化進程,并且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繁榮,拓寬了農民創業富民路。同時,絲網業在活躍安平經濟成長的同時,有效整合了周邊市縣的資源,絲網生產已輻射到周邊深州、饒陽、深澤等十幾個縣市,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出了縣域經濟的范疇,形成了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區域性支柱產業,實現了區域經濟一體化成長。
可見,構建現代產業系統絕不能忽視傳統加工業,要在區域經濟成長大格局中,充分發揮當地的自然歷史稟賦和資源比較優勢對之進行合理開發和產業升級,慢慢實現產物的系列化、品種的多樣化、規格的規范化、品牌的國際化等。